NMT创始人专栏

良师、军师、大师——深切缅怀赵微平先生

《赵微平先生 生平简介》

赵微平(1931年 - 2020年)

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 获得者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理事

北京市政府小麦生产科学技术 顾问

赵微平同志是我国植物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先驱。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为生物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 

常听人言:"一辈子遇到一个好老师不易!"这样的感叹。

而幸运的我,迄今不但遇到了多位好老师,更是有幸拥有赵微平先生这样一位,不仅是我学生时代的良师,也是毕业后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的军师,更是让我领悟到,什么是纵横科学领域,心系国家的一代大师。

良 师

赵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学刚入学的系领导与新生的见面会上,几句话下来的那种稳健而和蔼的教授形象,以及同年(1987年)各班级的新年聚会上,他代表系领导表演的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睿智与亲切又与赵先生联系了起来。

在踢球,恋爱,拼及格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的大学头几年里,我们会偶尔在教学楼里碰见总是满面笑容的他,总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一阵阵长者和智者的温暖与魅力。

到了大学后期开始上一些有份量的专业课时,忽然注意到,平常班上的几个超自信学霸变得"惶惶不可终日"起来,交头接耳地说道:"赵先生的《分子生物学》课特别难!拿好成绩不容易!"。连同班的几个球队队友兼死党,也收敛起了平常的玩世不恭,揉搓着双手对我说:"不行,赵先生的课得好好学了,弄不好真过不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异样的氛围下,我真正开始成为赵先生的一名学生!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样的笑容,开启了一些不一样的人生!

那本教科书总是静静地躺在讲台的右上角,从上课铃响起到下课铃再次敲打我们的耳膜,没有被先生翻动过。可它里面的知识却如海面上的微微徐风,伴随着赵先生的微笑,吹遍了整个课堂,浸入了我们的心肺。

在那徐徐的海风下面,是赵先生为我们呈现的,他那宽广无垠的知识的海洋!

在这片浩瀚的知识的海洋面前,我、我的球队死党们、我的同学们,被震撼了,被折服了!而我同时也被唤醒了!

唤醒了我,作为一个学生,真正求知的欲望,想去知识海洋探险的冲动!

从此,球踢的越来越少了,女朋友不再那么费劲儿逼我复习功课了……后来,我就有幸坐在了赵先生为研究生准备的课桌后面。

研究生期间,我和赵先生的接触的轨迹是非常简单的三点一线,他的办公室、图书馆和他家。

由于89年没有举办全国研究生考试,我和印大姐,(现首师大印莉萍教授)被保送为当年的硕士研究生。因为全班就我们两个人,所以先生决定就用他的办公室作为我们的教室。上课时从别的教室搬进一个课桌,既做讲台又当学生课桌,虽然空间有些局促,但极大拉近了我们和先生之间的距离。

受先生的影响,图书馆,特别是外文期刊和著作区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最爱,因此我们在那里常常是隔着一行书架不期而遇。有意思的是当有什么新书刚到的时候,我和他也会成为"竞争对手",看谁能够先抢到借阅那本新书。有时"战火"还会延伸到一本好书的借阅过程,因为如果有别人在等着借阅同一本好书,图书馆就会给你限定还书时间,所以,有时候我和赵先生的名字就会交替出现在同一张借书卡片上。

他的家里则是我们两个人的另外一个"战场"。90年代初,我刚上研究生的时候,个人电脑刚刚开始进入中国人的家庭,大家都疯狂学习计算机。我和先生各自都买了一台,我买的早些,但是便宜的学习机,功能有限,他的则是贵很多的真正PC机,可以运行当时很时髦的文字处理软件,对于酷爱写作而又盛产的赵先生来说,肯定是'势在必学','势在必用'。因为,我先学了几天计算机,所以有时先生就把我"抓差"到他家里帮助弄弄他的电脑,而我也非常乐意被他"抓差",因为可以顺便了解一下PC机和那些软件。当然,有时我也会为了多用一会儿PC机,故意磨一会儿洋工,先生自然知道我的"小把戏",总会让我在那里多弄一会儿,而且还常常会给我削个苹果,剥个橘子,或者冲杯热腾腾的咖啡。

赵先生是一本活字典,不但生命科学的相关词句难不住他,物理,化工,数学的词汇也异常丰富和熟练。我五体投地之余,请他给我介绍了几本好字典,这几本字典一直伴随我的学习生活,以致后来的漂洋过海到了大洋彼岸。

先生有着超出常人的记忆力,外文文献(俄文和英文)过目不忘。尤其是对里面的作者耳熟能详,不管名字有多难记,他都能够说出该作者发表了那些文章。另外,对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实验室,他也如数家珍。这不仅让我们这些学生佩服之至,很多来访的国外专家学者也是甘拜下风!

渐渐的,我认识到,先生那知识的海洋,是靠海一样的词汇,海一样的文献和书籍所造就的。但让我多少年后方才认识到的,是先生那海一样宽容的胸怀!

赵先生是国内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在他的努力下,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能够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和教学的单位之一。

原本我是多么幸运,也理所应当和先生多学些当时火热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和本事,但倔强、任性、年轻的我,却执意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但系里没有任何基础的电生理方向研究。

在多次劝说我要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无果后,赵先生放弃了。

但先生放弃的只是劝说,他并没有放弃我这个'顽固'的弟子,而是主动帮我查找和联系到了军事医学科学院、301医院和北京大学的电生理方面的专家,使我很快入了门儿,并得到了这些专家的不少帮助。系里动物生理的大个儿张,管理显微镜等设备高武老师的太太,还有心直口快的柴管家,看在先生系主任的面子上,借给了我一些必须的屏蔽罩、信号放大器、几台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等硬件。

最后,向来手头极紧的赵先生,还把他办公室外屋一整面的实验台腾出来给我搭建了一套,当时功能上可以和德国人媲美的,世界上另一套"植物根系电生理实验系统"。

先生的大度和包容,让我在研究生阶段不仅了解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强大和宽广未来,也使我有机会掌握可以直接证明基因生理功能的电生理技术。也正是先生的大度包容,以及全力支持下搭建的那套电生理系统,不仅成为我日后敲开美国留学之门的利器之一,同时为我日后在中美两国开展NMT事业,奠定了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军 师

研究生毕业后,赵先生与邱泽生老师和匡廷云院士一起,推荐我到中科院北京植物所胡志昂实验室工作,这是一个由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专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小组。现在想来,可见赵先生他们对我用心之良苦。

遗憾的是,年轻任性,又过份痴迷于电生理技术,半年后我还是选择离开了植物所。

在离开植物所的几年里,无论是在国内的生物技术公司闯荡,还是出国留学前自己创办公司,先生始终为我提供着长辈般的关怀和老师样的谆谆教诲。

先生的这些支持,在我留美期间也从未间断过。

当2005年赵先生得知我开始将美国公司的业务向国内发展以后,非常高兴。特别是得知公司的业务仍是以我始终迷恋的电生理为核心的NMT技术时,先生便迫不及待地拉着邱老师一起到旭月北京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应用的领域都有哪些?发表的文献都有哪些?"

"目前处于国际上什么水平?"

除了这些老师必考学生的一些问题外,

"公司靠什么盈利和生存?"

"公司应该继续拓展应用领域,特别是材料领域。"

"你们可以尝试着去和国家合作一些个大项目。"

……

临走前,一向出言谨慎的赵先生对我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一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国家有用的技术,要好好,认真做下去!"

先生的这番话,给创业初期的旭月公司,增添了巨大的信心和勇气。

即使近几年先生身体不太好,赵先生也从未间断过对旭月的关心和建议。正是先生和其他前辈老师们十几年如一日的支持与鼓励,旭月公司不但熬过了国内公司3年5年生死线,也挺过了10年荣枯线,并坚持到了今年。这些年旭月成功地帮助中国一些学科,比如神经、肿瘤、植物抗逆等实现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弯道超车"。

尤其是,2020年是旭月公司成立的第15个年头!要知道在中国这样的企业还不到3%!想必,那97%未能坚持下来的企业,没有我这样的幸运而拥有像赵先生这样好的"军师"团队吧!

大 师

赵先生对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和极高的前瞻能力,是一致公认的。

90年代初,分子生物学方兴未艾,先生利用他出色的外文能力,迅速而及时地将这一技术以专著和教材的形式传播到国内。我印象里,他给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偶尔就需要改变时间,因为别的单位邀请他去讲课。

尤其印象较深的一次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吴瑞教授到北京访问,在北京科研院校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中一次给学生的开放报告,先生让我们必须去听听,开阔视野。由于原会议室太小,不得不临时改到友谊宾馆的大会堂举行。

在随后的与植物所科研人员的小规模研讨会上,我坐在会议室后面,尽管听不懂太多吴瑞教授在和赵先生他们在交流什么?!但我看到赵先生就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与世界上最权威的植物研究领域的学者侃侃而谈,不禁油然而生深深的敬佩之意!

多少年之后的2017年,当听到消息,习近平主席亲自给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发去贺信,肯定中国植物学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此刻,我头脑里涌现的正是赵先生这样一批学术大师,辛勤耕耘的感人历史画面。因为,没有这些大师多年前的正确战略判断和举措,以及坚持不懈的多年奋斗,就不会有今天中国植物科学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并驾齐驱!

另一个会打断赵先生给我们研究生上课的原因,就是一到夏天,先生就有可能被北京的,更多的是河北的农业技术部门请去指导小麦生产。有时他还会带回一些小麦种子,让我们帮忙做一些实验。

所以,先生给我头脑里树立的理念是,一个学者做学问不只是要会读书、教书,还要能够把知识用于指导和支持国家的生产实践。

在先生的感染下,我和我的研究生大姐,利用课余时间到系里生物园大棚里搞起了水培草莓。最终印大姐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草莓水培养殖法",我则设计并制作出了一个"自动水培装置"。

到美国熟悉了那里的学习和生活后,我开始运用从先生那里学到的,对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方法,努力探索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志趣优势,我很快就锁定了能够实时检测活体生物基因功能的"非损伤微测技术",并于2001年在美国成立专业生物技术公司,同年底利用该技术为美国航空航天局,设立在北卡州立大学研究机构提供技术服务。

之所以我能够做出这些当时让许多美国老师和中国朋友难以置信的"另类"决定,和赵先生对我多年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试想,赵先生本身是国内分子生物学的权威之一,但是,他没有强迫我迷信权威,而是理解和支持我去按照自己的志趣去发展。并且尽己所能,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成功条件,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志趣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培养了学生必胜的信念!

庚子之交,

一位学术大师、实践大师、教育大师

我的一位益友良师,一位事业军师驾鹤西去!

但赵先生的严谨、包容、自信、胸怀、勤奋、责任……

这些精神与品质,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代代相传。

还有你看,

先生那熟悉的音容笑貌,不是依然闪现在他曾工作过的教学楼里?……

还有你听,

那不是先生逢年必唱,永远给我们带来欢乐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吗?………

《笔者简介》

许 越
中关村旭月非损伤微测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扬格公司总裁

1986年-1990年 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学学士

1990年-1993年 首都师范大学,植物生理专业硕士,师从邱泽生、赵微平、匡廷云

1996年-2000年 美国麻省州立大学,植物生理硕士,师从Bernie Rubinstein,Peter Hepler 

非损伤微测技术终身贡献奖
[转载]专家北大报告之盐胁迫(一) 生物安全研究基金开放申请|《NMT速递》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