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NMT联盟“一带一路”全国测试服务网络测试服务信息

4月8日,某研究所将NMT技术应用于钙信号研究,测试样品为小麦,测试指标为Ca2+,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5月9号,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逆境生理领域,测试样品为黄瓜幼苗,测试指标为NO3-、NH4+,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6月2号,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逆境胁迫领域,测试样品为棉花苗,测试指标为Ca2+、H+、K+、Na+、IAA,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6月5号,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植物逆境领域,测试样品为苜蓿,测试指标为K+,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6月9号,某研究所将NMT技术应用于水稻逆境领域,测试样品为水稻,测试指标为Na+、Ca2+,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完成实验。| 6月11号,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植物抗逆领域,测试样品为酵母细胞,测试指标为IAA,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6月16号,某高校将NMT技术应用于昆虫研究,测试样品为昆虫,测试指标为Ca2+、K+,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6月19号,某研究院将NMT技术应用于植物抗逆领域,测试样品为拟南芥,测试指标为Ca2+,在旭月研究院完成实验。|

——C2016-008-硼影响花粉管生长的机制
C2016-007-国产活体样品IAA流速新成果
C2015-019-IAA电极研究成果
C2015-017&C2012-027&C2015-019-植物先天免疫机制与分离子流速
C2014-016-三聚体G蛋白参与茉莉酸调节拟南芥离子流速及气孔关闭过程
C2014-007-小球藻中钙信号转导和中性脂合成密切相关
C2014-006-受体激酶介导NH4+的稳态从而调节拟南芥根毛的正常极性生长
C2014-003-Ca2+受体基因GhCaM7通过调控活性氧的产生来调节棉花早期纤维发育
C2014-001-通过H2O2和O2的流速评估种子的发芽和活力状态
C2013-023-O2流速指示种子活力
C2013-012-拟南芥琼脂板根系生长方法的优化与改进,以及H+和Ca2+流速的变化
C2012-009-Cd2+通过改变K+和Ca2+通道的活性破坏了水稻根毛的离子平衡
C2012-001-ATP信号转导途径:胞外ATP触发胡杨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C2011-007-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液泡H+流速的方法
C2010-002-分子伴侣J3通过PKS5的相互作用调节质膜H+-ATPase的活性
C2009-007-白芊花粉管生长中Ca2+-CaM的功能分析: CaM所调控的Ca2+内流控制着花粉管的发育过程
C2009-003-异钙调素结合在质膜胞外位点上并导致胞内钙离子水平上升
C2009-002-NO调节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胞内外Ca2+的变化和细胞壁构建
F2016-001-NMT鉴定抑制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基因功能
F2012-010-ABCB1/PGP1的磷酸化调节生长素的运输
F2012-001-膜联蛋白调节根细胞自由基激活的质膜Ca2+和K+的传导性
F2011-020-花粉管是研究植物细胞阴离子转运的模式材料
F2011-017-胞外ADP激活拟南芥根表皮质膜的类受体
F2011-015-多胺与羟自由基相互作用激活根表皮质膜的Ca2+和K+转运
F2011-009-D型丝氨酸调节谷氨酸受体基因构成的Ca2+通道
F2010-020-拟南芥中环核苷酸门控通道AtCNGC10运输Ca2+和Mg2+
F2010-014-生长素运输的非损伤量化测定
F2010-011-拟南芥避荫期间XTHs的光调控和细胞壁的酸化
F2010-008-识别受体FLS2和EFR通过Ca2+相关的阴离子通道调节早期的信号转导
F2009-021-在胞内信号转导中SV通道控制液泡Ca2+的释放
F2009-019-花粉管作为模式材料研究细胞极性和形态形成中离子流的作用
F2009-014-植物胞外ATP信号转导通过质膜NADPH氧化酶和Ca2+通道进行传递
F2009-010-拟南芥SOS1基因的Na+/H+反向转运体活性分析方法
F2009-005-电信号和细胞分裂素调节玉米和大麦根对离子的吸收
F2009-002-AM真菌诱导玉米根部质膜和液泡质子(H+)泵的活化
F2009-001-pH调控Ca2+及阴离子的空间分布
F2008-021-用离子流技术和荧光蛋白提高胞内外Ca2+和H+的时空分辨率
F2008-019-质子流(H+)作为丛枝菌根(AM)真菌芽管菌丝发育的标签
F2008-015-通过离子流证实系统素对番茄cu3突变体仍然起作用
F2007-018-光谱和光强影响玉米叶片的离子流且参与叶片的生长
F2007-017-拟南芥根的Ca2+流速和质膜Ca2+通道对H2O2的响应
F2007-014-胞外pH和活性氧的振荡调节拟南芥根毛的尖端生长
F2007-006-与厌氧土壤相关的次生代谢物对大麦根部离子流及电生理的影响
F2006-008-同时测定小麦原生质体的电流与离子流,发现电流与K+密切相关,与Ca2+无关
F2006-005-植物膜转运的模型预测、实验验证及生理学影响
F2005-016-解偶联蛋白(UCP3)增加脂肪酸的氧化和减少ROS的产生
F2005-012-光诱导的玉米离子流变化与叶片生长和光合作用有关
F2005-008-乙烯对叶柄伸长过程中细胞壁酸化及松弛蛋白A的转录作用研究
F2003-008-氧自由基调控植物根部细胞质膜Ca2+及K+通道
F2002-007-离子流振荡调节花粉管的尖端生长
F2002-006-氯离子外流通过肌醇3,4,5,6-四磷酸盐调控花粉管的生长和细胞的体积
F2002-004-胞外的Ca2+内流参与罂粟的自交不亲和性反应
F2002-001-蓝光诱导黄化野生型和向光素突变体拟南芥幼苗的H+和Ca2+流
F2001-006-离子流和生长素诱导烟草细胞的极性生长——
以上格式为 文献编号-文章主题 。有需要的老师或同学可在旭月简报中直接搜索主题,即可看到对应文献的简介。如果需要原文,可直接关注 旭月微信公众号,回复文献编号即可。此为第三期,植物生长发育专题。下期预告:其他领域

 
 

——C2016-004-稻油轮作养分高效利用机理
C2016-006-NMT证据:营养动态吸收与呼吸作用关系
C2015-006-水稻OsSEC24基因调节植物适应缺铁环境适应能力的分离子机制
C2013-020-两种不同的杨树在氮受限条件下的氮代谢机制
C2013-010-群众杨根部NH4+和NO3-的净流速与H+的净流速存在密切关系
C2013-008-缺氮条件下乙烯调控的NRT的功能
C2013-007-水稻铵毒及根系体外铵无效循环过程表征了水稻氮效率
C2012-006-14-3-3基因在植物适应低磷胁迫中的作用
C2012-003-丛枝菌根真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协同作用促进根瘤和菌丝的质子释放
C2011-003-DExD⁄H框RNA解旋酶负调节拟南芥对低K+的忍耐
C2010-006-NH4+外流和GMPase的活性调节高胺抑制的根尖生长
F2010-006-大麦和拟南芥根部NH4+与K+吸收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
F2008-001-不同氮源对针叶树根不同部位铵、硝酸盐和质子吸收的影响
F2007-003-蛋白激酶PKS5通过阻断质膜H+-ATP酶与14-3-3蛋白的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
F2004-001-尿钠肽对拟南芥根部K+、Na+和H+流速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以上格式为 文献编号-文章主题 。有需要的老师或同学可在旭月简报中直接搜索主题,即可看到对应文献的简介。如果需要原文,可直接关注 旭月微信公众号,回复文献编号即可。此为第二期,植物营养专题。下期预告:植物生长发育专题。

 
 

——C2016-011-过多施用氮肥或导致镉大米的出现
C2016-002-植物盐胁迫领域研究最新成果
C2015-024-PtVP1.1提升转基因白杨耐盐能力
C2015-023-GRF9促进根部H+外排促进植物适应水胁迫
C2015-020-谷粒镉(Cd)低高积累水稻品种对镉胁迫的不同响应机制
C2015-005-水稻感知冷害的分子机制
C2015-003-硅抑制作物重金属毒害机制
C2015-002-作物镉(Cd)转运能力决定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
C2015-00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调控Cd2+解毒的机制
C2014-029-基因组加倍提升水稻耐盐能力
C2014-012-共生菌根通过调节寄主根部的H2O2与Ca2+流降低植物氧化应激水平
C2013-021-转录因子WRKY8和VQ9蛋白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拟南芥的抗盐性
C2013-019-硅和水稻细胞壁通过壁结合方式抑制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
C2013-018-拟南芥SOS基因的共表达提高了高羊茅的耐盐性
C2013-011-盐胁迫下甜菜碱通过钙通道诱导增强HSP基因的表达
C2013-009-转录因子超表达调节盐胁迫下水稻的离子平衡
C2013-006-ABA通过调节生长素的运输促进根尖质子的分泌来适应干旱
C2013-005-H2S通过调节胡杨细胞膜和液泡膜的Cd2+转运来缓解Cd2+毒害
C2013-004-首次克隆和证实了AM真菌的水通道蛋白及其功能(抗旱)
C2012-020-新的CBL激酶HbCIPK2提高拟南芥抗盐和抗旱的能力
C2012-019-生长素与拟南芥适应碱胁迫有关
C2012-016&C2012-017-龙葵和水茄对Cd2+胁迫的反应机制
C2012-014-白腐真菌对环境有害物响应的生理机制
C2012-010-外生菌根提高植物抗盐性的机理
C2012-005-拟南芥抗盐过程中需要不饱和脂肪酸FAD2
C2010-005-NO调节Cd2+诱导的烟草BY-2细胞程序性死亡期间的Cd2+内流
C2010-004-H2O2和Ca2+通过质膜H+转运系统调节NaCl胁迫下的K+/Na+平衡
C2009-004-NaCl诱导抗盐性的胡杨和盐敏感性的群众杨根细胞和组织的离子流改变
F2013-004-NMT研究铝胁迫的离子转运机制
F2013-003-血红素氧合酶(HO)通过维持体内的K+和改变SOS1的表达调节拟南芥的抗盐性
F2013-002-铜(Cu2+)激活Ca2+和K+通道并伴随产生羟自由基
F2013-001-小麦和大麦叶肉细胞保钾的能力与盐忍耐的关系
F2012-016-多胺和ROS相互作用影响盐胁迫下大麦根部的离子流
F2012-002-局部根尖缺氧引起的NO介导的植物根部对缺氧的适应机制
F2011-018-盐诱导根皮层和中柱细胞的相继去极化说明Na+和K+进入了木质部导管
F2011-010-藜科植物生长在不同盐水平下的离子和渗透关系
F2011-008-葡萄根部低氧和缺氧忍耐对代谢活性和K+流速的影响
F2011-004-小麦根部质膜及其液泡的Na+/H+转运体在抗盐中的作用
F2011-003-ACC引起的质外体碱化对拟南芥细胞伸长具有重要作用
F2010-023-大麦木质部的离子平衡与抗盐的关系
F2010-019-多胺对植物盐诱导的离子流和盐胁迫具有缓解作用
F2010-015-pH影响针叶树和大豆根尖区域的NH4+,NO3-和质子流速
F2010-005-羟自由基激活的钾离子通道参与胁迫诱导的细胞凋亡
F2010-003-铝依赖的拟南芥离子转运具有低pH和铝响应的特异性
F2010-002-根部离子流速与铝毒耐性相关
F2009-016-盐胁迫和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离子特异信号的机制
F2008-006-NaCl诱导的K+流速是评价大麦基因组合抗盐能力的新标准
F2008-002-小麦根部维持K+的能力和抗盐性有关
F2007-016-大麦根的质膜转运体控制盐胁迫后的Na+/K+平衡
F2007-015-多胺通过抑制蚕豆叶肉细胞的NSCC阻止NaCl诱导的K+外流
F2007-008-抗凋亡基因(CED-9)提高植株对盐胁迫和氧化应激的耐受性
F2007-005-相容性溶质累积及胁迫缓解物质在大麦耐盐性基因型对比研究中的作用
F2007-001-氨基酸调节盐诱导的大麦根表皮的K+外流
F2006-002-微电极对离子及氧流的测量揭示了大麦根组织缺氧条件下敏感性的差异
F2005-019-通过K+流筛选耐盐植物
F2005-018-拟南芥sos突变体在盐胁迫下的离子流模式
F2005-006-二价阳离子影响盐胁迫大麦叶片的离子流和光化学反应
F2002-011-渗透胁迫后拟南芥根表皮细胞膨压恢复中离子吸收的作用
F1997-001-通过H+流速鉴定植物冷忍耐的临界温度——

以上格式为 文献编号-文章主题 。有需要的老师或同学可在旭月简报中直接搜索主题,即可看到对应文献的简介。如果需要原文,可直接关注 旭月微信公众号,回复文献编号即可。此为第一期,植物逆境专题。下期预告:植物营养专题。

 

当植物受到NaCl处理时,Na+外流增加、K+内流增加,通过“排钠保钾”调节Na+/K+,提高植物耐盐性。NMT测定离子流速的结果如图所示。


 
 
Plant Journal:大麦木质部的离子平衡与抗盐的关系(文献编号:F2010-023




抗盐是植物复杂的多基因性状,涉及大量的生理和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子平衡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本文研究了木质部的离子与抗盐的关系,阐明了离子平衡在抗盐中的机理。

离子进入木质部的控制过程是决定植物抗盐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使用了MIFE技术(非损伤微测技术)、膜片钳、膜电势技术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品种的大麦在抗盐过程中的相关特征。发现限制Na+进入木质部不是大麦抗盐的关键因素,抗盐品种木质部的Na+浓度和敏感性品种的大麦一样高。抗盐品种有保持更高的木质部K+/Na+比率的能力,能够有效阻隔Na+在叶片的积累,这说明K+会更加有效地进入木质部。抗盐品种大麦木质部的K+和Na+浓度的升高是为了有效地进行渗透调节,维持叶片的伸长生长。K+渗透电压敏感通道通过反馈行为维持木质部一个稳定的K+/Na+比率。

这项工作阐明了抗盐机制的复杂性,叶片具有更好地阻隔Na+的能力,木质部有维持高K+和高Na+的能力,这为抗盐机制的全面理解提供了证据。


图注:NaCl对两个品种的大麦生长和发育的影响。NaCl处理下大麦木质部K+和H+流的动态变化,离子通道抑制剂能够改变K+的外流。





Plant, Cell & Environment:盐诱导根皮层和中柱细胞的相继去极化说明Na+和K+进入了木质部导管(文献编号:F2011-018


瞬间的盐激对植物根的存活造成了严重的挑战,这种处理剧烈影响了离子流和皮层细胞的膜电势(MP)。之前在玉米、大麦和拟南芥的研究中发现NaCl诱导K+外流和质膜的去极化。一般情况下,NaCl导致胞质的K+快速下降,有效保持K+的能力是植物抗盐的重要特征,通过K+的流速可以筛选耐盐品种。


为了更进一步阐明NaCl诱导的根部离子和水分运输的早期事件和离子变化的时空结果,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玉米根皮层和中柱细胞的离子流。100mMNaCl处理1min,根部木质部膨压呈指数下降,跨根部的电势快速去极化和木质部K+活性(AK+)短暂下降。这时没有发现大量的Na+释放到木质部导管中。意外发现AK+下降,Na+进入中柱,引起快速的去极化,导致中柱组织的K+外流。这种去极化在根的皮层和中柱细胞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根皮层细胞首先去极化,导致K+外流,这时K+从中柱共质体进入皮层,当Na+装载到木质部时,中柱细胞去极化,AK+逐渐恢复。


通过这项研究发现植物根部对NaCl的响应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隔,从皮层到中柱,然后影响到整个根对盐的反应过程,从而为抗盐做出防御性反应。非损伤微测技术和其他技术结合使用,尤其是荧光成像技术,清晰地阐明了Na+的去向和植物对NaCl盐激的响应途径。



图注:玉米根部中柱对20mM和100mMNaCl反应的K+和H+流速的动力学,负值表示外流。





谷粒镉(Cd)低/高积累水稻品种对镉胁迫的不同响应机制(文献编号:C2015-020


中国计量大学朱诚教授利用谷粒镉低积累水稻品种xiushui 11与谷粒镉高积累水稻品种xiushui 110,研究两个品种水稻应对镉胁迫时,产生不同响应机制的原因。


研究检测了镉胁迫后MDA、H2O2的积累以及SOD、CAT、APX的活性,发现xiushui 11的氧化胁迫损伤较弱,其耐受镉胁迫的能力更强。镉含量检测结果显示,xiushui 110相比于xiushui 11,其地上部分积累了更能多的镉。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了根部(地下)与茎杆(地上)的Cd2+、Ca2+、H+流速。结果显示,在100、400 μM Cd2+环境中,xiushui 11根部Cd2+呈外排趋势,而xiushui 110则吸收Cd2+。茎杆部分Cd2+流速检测结果显示,xiushui 11茎杆转运Cd2+的速率显著高于xiushui 110。此外,低Cd2+(100 μM)环境下,xiushui 11泌氢能力强于xiushui 110,H+泵抑制剂钒酸盐处理后,xiushui 110的泌氢能力则更强,这可能与Cd2+抑制水稻根部H+泵活性有关。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xiushui 11的根部具有更强的拒镉能力,其茎杆将根部个转运至地上部分的速率更高。这不仅降低了镉在根部的积累,减弱了镉对根部的毒害作用,而且降低了镉在水稻植株中的积累。


图注:100、400 μM Cd2+条件下,xiushui 11与xiushui 110根部(地下部)及茎杆(地上部)Cd2+流速。负值表示外排。




茎检测相关参考文献


(1)Scanning ion-selective electrode technique and X-ray microanalysis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of contrasting Na+ transport ability from root to shoot in salt-sensitive cucumber and salt-tolerant pumpkin under NaCl stress.(Physiologia Plantarum , C2014-005

(2)Kinetics of xylem loading, membrane potential maintenance,and sensitivity of K+-permeable channels to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hysiological traits that differentiate salinity tolerance between pea and barley(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F2014-006